临近农历新年,本是纺织企业收官冲刺、忙着发货海外订单的关键节点,然而,一系列突发状况却让行业陷入紧张与忙碌交织的复杂局面。美国、法国港口罢工风云突起,航运市场运价跌宕起伏,海外通胀持续 “高烧”,纺织外贸之路困难重重。
1、美东航线上调运价,船企 “集体行动”:2025 年元旦钟声刚落,集装海运美线运价便开启 “飙升模式”。工厂急于赶在农历新年前出货,美东码头罢工威胁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,全球主要船公司纷纷 “出手” 上调美线运价。1 月上半月,美西航线成 “涨价重灾区”,长荣、阳明等公司给每 40 尺柜运价分别注入 1500 美元、1600 美元的 “涨价动力”,MSC(地中海航运)、万海等也不甘示弱,上调 1000 美元,运价涨幅在 20% - 30% 区间疯狂跳跃,美西运价朝着 5900 - 6100 美元区间一路狂奔。美东航线同样 “涨” 声一片,受罢工阴影笼罩,多数船公司毅然上调 1000 美元运价,长荣、阳明、ONE 等航商更是分别加码至 1050 美元、1100 美元、1175 美元,涨幅在 16% - 18% 之间,将美东运价稳稳抬升至 6900 - 7100 美元区间。头部船公司舱位 “一位难求”,1 月上半月低价舱位瞬间被抢购一空。
2、涨价后惊现 “折扣潮”,市场乱了阵脚:就在众人以为运价将持续高烧不退时,剧情却陡然反转。船公司 1 日大幅涨价后的短短两日,市场便陷入 “价格混战”。部分船公司为吸引不急于农历年前出货的货载,2 日晚火速宣布从 3 日起提供 400 - 500 美元优惠折扣,祭出 “春节囤货价”“备货价” 大招。可当日临近下班,一家航运巨头因不满同行长约价与现货价配比 “失衡”,致使自家实收运价被拉低至 5000 美元,一气之下通知大客户每大箱运价直降 800 美元。大型船公司高层透露,2 日晚间 OA 海洋联盟成员大幅降价消息传来,如一颗重磅炸弹。当下航运淡季,货物量 “捉襟见肘”,又无大量抢避关税货物救场,原本有船公司畅想靠减少班次、借阳明事故船削减运力来让美西运价暴涨 1500 美元,无奈 THE 联盟成员未全力跟涨,THE 联盟船班满载而归,OA 联盟船班却空空荡荡,一场临时性大幅降价潮就此爆发。
1 月 6 日,全球海运货代巨头德迅官网一则通知,让纺织外贸企业心头一紧:法国多个港口即将在 1 月和 2 月奏响罢工 “乐章”。勒阿弗尔港率先 “发难”,停工定于 1 月 7 日和 9 日;圣纳泽尔港从 1 月 7 日起至月底每隔一天就罢工四小时,似一场 “持久战”;工会还放狠话,若诉求得不到满足,2 月 3 日和 4 日将开启 48 小时罢工 “大招”。最新消息更是雪上加霜,隶属于劳工总联合会 (CGT) 的工会港口工人磨刀霍霍,计划 2 月 7 日至 9 日在勒阿弗尔、鲁昂和马赛等港口掀起罢工狂潮。法国港口作为欧洲贸易物流咽喉,一旦罢工全面爆发,货物运输将陷入 “肠梗阻”,纺织企业海外订单交付恐大受影响。
近些年来,地缘冲突如同 “搅局者”,让海运费坐上 “过山车”,纺织外贸出口在颠簸中艰难前行。与此同时,海外部分国家深陷通胀泥沼,消费力被不断蚕食。在此背景下,性价比高的纺织品反倒成为当地消费者的 “心头好”,跨境电商借此东风在海外市场迅猛发展。然而,通胀这头 “猛兽” 并未善罢甘休,生活必需品成本飙升,民众为维持生活质量,要求收入同步增长,罢工便如 “星星之火” 燎原而起。港口作为贸易关键枢纽,运营成本水涨船高,无奈只能将成本分摊至进口商品,这无疑是给当地通胀 “火上浇油”,也让纺织外贸企业面临订单交付难、成本上升的双重困境,在农历新年之际,更是压力倍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