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 2 月 7 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,暂缓取消对中国低于 800 美元小额包裹的 “最低限度” 关税豁免。戏剧性的是,距离他取消这一免税门槛,仅仅过去不到一周。
美国消费者长期依赖小额免税政策购买低价商品,其中,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备受青睐。一旦取消免税政策,商品价格势必上涨,增加消费者生活成本。短期内,美国也难以找到可替代的低价商品供应源。此外,美国海关每天要处理从中国运往美国的数十万个小额包裹,每年超 10 亿件。面对如此庞大的包裹申报量,海关却尚未建立配套系统和流程,贸然实施新规只会导致包裹大量积压。
虽然目前特朗普暂停取消小额免税政策,但美国政府并未明确未来是否会再次调整,这一不确定性让企业制定长期生产和销售计划时举步维艰,市场信心受挫。
与此同时,欧盟也在悄然布局。近日,欧盟委员会在官网发布公告,将正式取消执行多年的 “150 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” 政策,今后所有进口商品都需征收关税。这一政策主要针对 Temu、Shein 和亚马逊等电商平台,旨在应对亚洲大量涌入欧洲的假冒伪劣及不安全商品问题。
自 2023 年到 2024 年,欧盟进口的电子商务包裹数量翻倍。2024 年,46 亿件低价值包裹进入欧盟,日均 1200 万件,是 2022 年的三倍,其中超 91% 价值低于 150 欧元的包裹来自中国。这些商品数量庞大,给欧盟当局造成巨大压力。
欧盟此次动作具体包括:取消对价值低于 150 欧元低价值包裹的关税豁免,所有进口商品都需正式报关并缴纳关税;提议对进口商品征收 “非歧视性手续费”,助力海关 “适当控制” 进口;电商平台需在商品抵达欧盟前提供详细货物信息,便于海关检查监控;要求 Temu、Shein、aliexpress 和 Amazon 等电商平台对销售商品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负责。
这一新举措对纺织服装行业冲击巨大。纺织服装关税和增值税双重叠加,将使服饰类产品终端价格上涨 15%-40%,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中小卖家构成严峻挑战。此外,欧盟计划对每个包裹设立 1 至 3 欧元处理费,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。
面对美欧免税政策的双重冲击,纺织服装企业需积极应变:
开拓新兴市场,分散风险:东南亚、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及非洲等地区电商市场增速迅猛,潜力巨大。企业可借助区域、双边贸易协定,如 RCEP 等,构建绿色竞争力,利用促销节点开展营销,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优化供应链,保障物流:在海外建立海外仓,实现产品本地存储和分发,缩短跨境运输时间,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波动。同时,与专业物流服务商合作,确保物流高效顺畅,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提升产品附加值,满足多元需求:加强设计团队创新能力,融入优秀文化和潮流元素,开发具有防水、透气、抗菌等功能的面料,推出定制化产品,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。
强化品牌建设,树立口碑形象:明确品牌核心价值,针对不同市场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进行本土化运营,在产品质量、售后服务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发力,树立良好品牌形象。
尽管美欧政策带来挑战,但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,出台减税降费政策,减轻企业负担;加强贸易谈判,推动多边合作,为企业创造良好贸易环境。纺织企业应把握机遇,积极调整战略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