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清算银行报告:全球经济被美关税战拖入泥沼

发布时间: 2025-07-11 作者:admin 浏览:27次

近日,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《2025 年度经济报告》宛如一记重锤,敲响全球经济警钟。报告指出,今年 4 月美国政府发起的全面关税战,彻底击碎了世界经济软着陆的希望,长期稳固的贸易关系出现裂痕,金融市场剧烈震荡,政策不确定性剧增,经济增长预期被纷纷下调。企业投资脚步放缓、招聘计划缩减,家庭预防性储蓄增加,种种迹象表明,美国加征关税正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增长。

关税战前曙光黯淡

2025 年初,全球经济本有软着陆迹象:多数国家通胀率接近目标,2024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略超 3%,与前一年持平,劳动力市场趋于正常。经济向好推动股市上扬,信用利差持续收窄。然而,突如其来的关税战让全球经济前景瞬间黯淡。财政政策走向、央行独立性受到市场质疑,全球股市暴跌,企业信用利差扩大。虽关税谈判推动股市短暂反弹,但债券与外汇市场仍忧心忡忡。

全球化进程遭破坏

全球化下的贸易与资本流动,本可促进专业分工、优化资源配置、推动技术传播与良性竞争,是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。但在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影响下,贸易战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,这一进程被破坏。美国加征关税,不仅无法解决贸易逆差、失业、收入差距等问题,反而适得其反。

经济风险持续放大

过去几十年,实体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,公共债务率高企,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与流动性风险增加,进一步放大全球经济风险。发达与新兴经济体均出现经济下滑,影响经济复苏、债务可持续性,加大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风险。国际金融危机和疫情使许多经济体背负高额公共债务,处于和平时期历史峰值。基础设施建设、绿色转型、国防支出等还将推高赤字与债务。部分经合组织国家利息支出占 GDP 比例,已从 2021 年的 3% 升至 2024 年的 4%,且因经济增速下降、国债利率上升,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升高。

金融系统稳定受威胁

作为 “央行的央行”,国际清算银行关注金融系统稳定。国际金融危机后,政府主权债券发行快于私人部门,金融中介从银行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,主权债券市场流动性依赖开放式共同基金等,这些机构常存在流动性错配,易引发市场恐慌。同时,非金融机构在跨境金融交易中作用提升,依赖短期美元融资与对冲市场管理风险敞口。

呼吁多方政策协同

有效的经济政策需维护经济金融稳定、促进可持续增长,关键在于建立社会信心。政策制定者要明确目标、用对工具、推进落实、透明处理偏差并阐释决策。公众信任时,会配合政策,接受短期成本换取长期收益。

为推动全球经济重回正轨,报告从四方面给出建议。结构性改革上,提升行政管理效能,吸引人才、改革激励机制,消除贸易壁垒,增加基础设施等领域公共投资带动私人投资;财政政策方面,确保债务可持续,调整收支构成,重建预算规则与财政纪律,提高财政计划可信度,降低金融风险,为未来支出留空间;监管政策层面,推动《巴塞尔协议 Ⅲ》落地,严格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,防范系统性风险;货币政策上,各国央行需预判形势,灵活运用工具,慎用边际效益递减且难退出的非常规措施,加强前瞻指引,稳定市场预期。